很早以前,人們就發現某些微生物對另外一些微生物的生長繁殖有抑制作用,并把這種現象稱為抗生。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終于揭示出抗生現象的本質,從某些微生物體內找到了具有抗生作用的物質,并把這種物質稱為抗生素,如青霉菌產生的青霉素、灰色鏈絲菌產生的鏈霉素等。后來,人們進一步完善了抗生素的定義,即:由某些微生物在生活過程中產生的、對某些其他病原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殺滅作用的一類化學物質。
由于蕞初發現的一些抗生素主要對細菌有殺滅作用,所以抗生素也一度被稱為抗菌素。但是隨著抗生素的不斷發展,抗病毒、抗衣原體、抗支原體,甚至抗腫瘤的抗生素也紛紛被發現并應用于臨床,顯然稱為抗菌素就不妥了,于是稱為抗生素的名稱就顯得更加符合實際了。
抗腫瘤(antineoplastic)抗生素的出現,說明微生物產生的化學物質除了起初所說的抑制或殺滅某些病原微生物的作用之外,還具有抑制癌細胞的增殖或代謝的作用,因此現代抗生素的定義應當為:由某些微生物產生的、能抑制微生物和其他細胞增殖的物質。
產品用途:
抗生素殘留檢測儀廣泛應用于食、衛生部門、醫學院校、科研院所、、養殖場、屠宰場、食品肉產品深加工企業、檢驗檢疫部門等單位使用。
應用范圍:
抗生素殘留檢測儀可現場快速檢測獸藥殘留、抗生素類殘留、激素類殘留、毒素類殘留,化學類殘留等多種項目如可定量檢測氯霉素、慶大霉素、鏈霉素、喹乙醇代謝物、硫酸鏈霉素、組胺、羧芐青霉素、噻孢菌素鈉、紅霉素、潮霉素B、黃曲酶毒素B1、阿滅丁、雙甲脒、阿莫西林、氨芐西林、氨丙琳、安普霉紊、阿散酸、阿維菌素、甲基吡啶磷、氮哌酮、桿菌肽、芐青霉家、頭孢噻呋、克拉維酸、氯羥吡啶、色素、鹽酸克/倫特羅、沙丁胺醇、萊克多巴胺、四環素類、硝基呋喃類、磺胺類、沙星類、孔雀石綠、等抗生素快速檢測。
產品性能:
1、機箱采用工業ABS工程塑料箱,方便攜帶,穩固耐用,便于流動測試。
2、安卓智能操作系統,采用更加高效和人性化操作,儀器具有網線連接、wifi聯網上傳、GPRS無線遠傳功能,快速上傳數據。
3、智能化程度高,儀器具有自檢功能:具有開機自檢和調零功能,具有自動檢測重復性功能。
4、新一代高速熱敏打印機,檢測完成可自動打印檢測報告和二維碼。
5、儀器帶有監管平臺,數據可局域網和互聯網數據上傳,檢測結果直接傳至食品安全監管平臺。進行區域食品安全監管及大數據分析處理與數據統計,檢測區域食品安全長短期動態,達到食品安全問題預估、預警
6、一體化主機,包含食品安全檢測模塊、多通道農/藥殘留檢測模塊、膠體金免疫層析檢測模塊。
7、一體化便攜式快檢設備,滿足現場及流動檢測使用需求,能夠在同一軟件下實現所有檢測項目的檢測,并可通過同一窗口直觀顯示檢測結果。
8、膠體金模塊檢測方式:軌道式自動傳輸掃描,檢測完成后自動退出檢測卡。
9、CT線自動識別,無需手動調整。
10、儀器具有品類多種類樣品菜單庫,可靈活選擇檢測樣品,不同的檢測通道可同時檢測不同的樣品項目。
11、樣品處理簡單省力,整體操作快速、安全、便捷。
12、儀器具有自身保護功能,可設置用戶名及密碼,防止非工作人員操作等。
13、高靈敏度,高檢測精度,高重復性精度,掃描式高精度光學傳感器。
14、內置強大的數據庫,可在儀器上直接選擇樣品名稱、檢測指標、送檢單位等信息,也可在儀器上直接編輯錄入樣品名稱、檢測指標、送檢單位等信息并保存進樣品數據庫。
15、儀器具有重新校準、鎖定、恢復出廠設置功能。
16、支持U盤存儲。 結果判定線可修改,對照值標定值可保存,斷電不丟失數據。
17、兼容市場上所有的膠體金卡,使用耗材不受限制,增強用戶使用體驗。
主要參數:
1、主控芯片采用ARM Cortex-A7,RK3288/4核處理器,主頻1.88Ghz,運轉速度更快速,穩定性更強。
2、顯示方式:7英寸液晶觸摸屏顯示,人性化中文操作界面,讀數直觀、簡單。
3、交直流兩用,直流12V供電,可連接車載電源,可配6ah大容量充電鋰電池,方便戶外流動測試。
4、單波長冷光源,每個通道均配置410、520、590、630nm波長光源,標配的光路切換裝置,專/利光路切換功能可實現蕞多64波長,并且所有檢測項目可實現所有通道同時檢測。
5、光源亮度自動調節與校準
6、智能恒流穩壓,光強自動校準,長時間連續工作光源無溫漂現象。。
7、內置新國家*,與所測結果進行現場比對,并持續更新標準。
8、不間斷進樣,連續檢測
9、樣本編號自動累加。
10、檢測項目可擴充。
11、檢測結果可批量打印,批量上傳。
12、檢測結果為Excel表格,連接電腦即可拷貝。
13、檢測結果存儲容量20萬條
14、標準USB接口,免驅動安裝。
16、固件可升
隨著抗生素的廣泛使用甚至濫用,目前細菌對抗生素的耐藥性問題已十分嚴重,抗生素耐藥性正在對健康構成威脅。因此,發展新型抗生素勢在必行。基于不同機制的新型抗生素正處于研發的不同階段。另外,由于生物技術的迅猛發展,促進了抗體藥物,抗菌多肽類藥物的研發,成為抗生素領域的新生力量。這些新型抗生素的研發,有望在解決臨床抗生素耐藥性的同時,也為病原微生物的防治提供新途徑。